巍巍太行,是山西的脊梁,更是精神的丰碑。在长治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红色的底色从未褪色,并转化为新时代“善治”的生动实践,绘就出一幅人民幸福、乡村和美、风气清朗的文明画卷。
党建引领,凝聚“善治”合力
上党区苏店镇苏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走进上党区苏店镇苏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悦”舞、“悦”奏、“悦”唱、“悦”书、“悦”读,活动丰富多彩?!啊逶谩笮?,目的就是聚人气、凝人心。”苏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飞说。这里不再是简单的活动场所,而是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共识的前沿阵地。
这种凝聚力在振兴村更为凸显。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将昔日穷山沟打造成全国文明村镇。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网格治理多管齐下,“善治”结出硕果: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百姓安居。振兴村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是“善治”的核心引擎,为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企业责任,延伸“善治”臂膀
振东集团
文明创建,需要全社会共同挥毫。全国文明单位振东集团,将“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作为企业信条。从扶贫济困到捐资助学,从产业带动到创新研发,振东展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
“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大了就是国家的、社会的?!奔鸥涸鹑说幕捌邮涤辛?。这种“义利兼顾”的理念,丰富了文明创建的主体,形成了企业与地方共荣共兴的良性循环,让“善治”的臂膀延伸至经济社会的更多角落。
初心永恒,点亮“善治”灯火
“中国好人”岳晚增
长治文明画卷中最温暖的笔触,来自平凡的坚守。平顺县岳家寨村的“双代店”,“中国好人”岳晚增老人用一个背篓、一双脚板,为散居在山崖间的乡亲们代购代销六十五载。大山深处的小店,是物资站,更是情感联络点。岳晚增用一生践行着“红背篓精神”,诠释了何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苏店村的“五悦”实践,到振兴村的美丽蜕变,从振东集团的反哺社会,到岳晚增的一世坚守,长治的文明密码清晰可见:红色的初心是“善治”的力量源泉,而有效的“善治”则是初心落地生根的实践路径。二者相辅相成,让精神文明建设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扎实有效,又直抵人心。
太行巍巍,初心不改。在长治,文明最终化作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乡村日新月异的面貌,以及那穿越时空、永不褪色的“红背篓精神”。(记者 周昱丽)
记者手记:三晋大地的文明对话
行走大同、太原、长治三地,深感山西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深刻而富有智慧的对话。
大同展现了“古”与“今”的对话。它巧妙地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现代产业转型和城市人文品格的独特优势,证明“古”非包袱,而是“今”发展的最深沉的底气与资源。
太原演绎了“硬”与“软”的对话。它一方面锤炼科技的“硬核”实力,夯实根基;另一方面滋养文化的“柔软”力量,提升社会的品位。二者并非割裂,而是相互支撑:硬实力为软实力提供物质基础,软实力为硬实力注入发展方向和精神内涵。
长治揭示了“根”与“治”的对话。它牢牢植根于红色的历史传统和为民的初心使命,以此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原点;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基层“善治”的有效路径,将初心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根深方能叶茂,治优方能致远。
三座城市,路径各异,却殊途同归:精神文明建设绝非虚功,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曲响彻表里山河的文明交响,正是新时代山西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的动人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