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新媛论坛,广州天河品茶外卖工作室,广州与你号品茶最新消息

管涔山下 山乡重塑——忻州市宁武县以示范村建设引领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发表时间:2025-11-03   来源:山西农民报

  金秋时节,走进宁武县涔山乡大石洞村,清新自然的空气扑面而来,古树掩映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白墙黛瓦的民宿错落有致,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街头村民的幸福欣然流露。这一幕幕场景,是宁武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倾力打造精品示范村的生动体现。

  规划引领、分类施策、产业赋能,宁武县确定从2024年到2026年每年推动建设2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的目标,修订完善《宁武县“十四五”农业规划》《宁武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天的管涔山下,山乡重塑,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一幅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铺开。   

  美乡村,提颜值增气质

  乡村之美,美在颜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任务。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宁武县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突出位置,坚持“三不整、七优先、三紧盯”原则,各乡镇紧盯主干道、村内道路、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投入人力物力,全力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拉网式开展清理整治;各行政村成立领导组,引领动员村民由“看客”变“主角”,“整洁一户、带动一组、示范一村”,全力擦亮和美乡村底色。   

  特别是一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更是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下足“绣花功夫”。   

  精品示范村高崖上村,在主街道铺设水泥路面,绿化美化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发动47户进行改厕、21户开展庭院整治,紧紧围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进行细“梳妆”,刷新乡村颜值,绘就一幅“路平、灯明、户净、村美”的美丽画卷。   

  提档升级村东马坊村,重点向农村断壁残垣、破旧院落“动刀”,本着“能拆则拆、能修则修”的原则,让村庄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如今,村里道路干净、村舍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井井有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邸忠林说:“现在村里每天定时定点清扫街道、清运垃圾,只为给大家营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span>   

  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宁化村,以“一轴两翼五个片区”空间布局为框架,引入专业团队设计,修复古城墙、完善旅游设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推进,把乡村美景转化为生产力。   

  让乡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宁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成平介绍,该县通过大石洞、高崖上示范村创建引领,推动交通沿线、芦芽山风景区和具有保护价值的85个重点(特色)村庄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   

  加快示范村建设从“点上美”向“全域美”升级,宁武县塑造了大石洞村、高崖上村、宁化村、山岔村等一批有颜值、有气质、有奔头的美丽乡村,呈现“点上出彩、线上亮丽、面上整洁”的乡村风景。   

  “路在绿中延、房在园中映、人在景中游”的田园风光,不仅让乡村更像乡村,更让农民拥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兴产业,激活力富百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果说环境是擦亮和美乡村的底色,那么产业就是淬炼和美乡村的成色。   

  宁武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锚定“特”“优”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深挖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文旅融合,持续有效激发乡村经济动能。   

  发展乡村旅游的“模范生”——大石洞村,紧紧抓住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的契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先后规划了滴水洞景区、农事活动体验区、观景区和原始森林生态康养区,形成了集特色餐饮、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康养休闲于一体的新产业,实现“美丽村庄”向“景区村庄”的转变,带动周边6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   

  依托山水风光与民俗底蕴,村里精心改造了四处充满温馨与乡村野趣的民宿。推门走进民宿主李保林家,74岁的老人乐呵呵地说,村里实施“企业+专业团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开发民宿产业,他家的4间旧房由村里统一协调改造为客房,自己不参与经营,但每年可有4000元的稳定分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营村则用“让美丽变成生产力”的实践再一佐证这一科学论断。   

  地处宁武县天池湖泊群旁的马营村,借助“大芦芽山”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投资600万元打造占地148亩的鸭子海文旅休闲景区,推出了帐篷烧烤、水上游玩、亲子娱乐、盛夏露营、消夏晚会等体验项目,吸引当地市民和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在青山绿水间畅享夏日清凉。   

  项目的实施,带动马营村、分水岭村、下余庄村、庙儿沟村、小木厂村五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   

  “村里对这个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又新预订了一批星空房!”8月21日,景区负责人、马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喜云向记者介绍,节假日单日最多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收入达到4万多元。   

  企业主导延链条、政府扶持扩规模、集体增收壮实力,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石家庄镇引进发展羊肚菌产业,撑起百姓增收致富“伞”。   

  2024年,该镇联合21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宁武县弘盛农业公司,与山东一家企业联手创建川胡屯村菌菇产业园,成为全县菌业种植一块新高地。   

  产业园发展羊肚菌种植大棚31个,年产值达到730多万元,吸纳附近40多个村民来这里灵活务工?!霸谡舛蚬っ吭履苷?000多元,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学到技术?!痹诓翟按蚬さ拇ê痛迕窳醺L寐娲悍?。   

  不仅仅是大石洞村、马营村、川胡屯村的乡村产业风生水起,该县高崖上村引进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整沟治理项目;宁化村启动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将传统村落转化为乡村旅游“富矿”;定河村投资33万元上马土豆粉加工项目,让小土豆变身致富“金豆豆”;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县域着力做强“汾源印象”“芦芽山珍”两大公共品牌……   

  把产业作为建设富美乡村的“标配”和“支柱”,眼下宁武县乡村振兴动力澎湃。

  种文化,村和美聚合力   

  蝶变的村庄会是什么样子?除了宜居宜业,一定是和美温馨、崇德向善,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不断形成和演变的村庄。   

  让乡村和美的种子深植沃土、开枝散叶、吐花结果,今年宁武县先后举办了5场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基层巡演,以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递移风易俗理念,推动文明新风尚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阳放口镇三岔村将“村规民约”“中国梦我的梦”“仁义礼智信”“孔融让梨”“绿水青山好风光”等内容彩绘墙上,形成一道独特“微景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递着时代精神与价值导向,更引导村民规范日常行为、激发奋斗热情。记者在该村走访,几位村民正聚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兴致勃勃地谈论村里的新变化。   

  这般景象,生动展现出该村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导向,推动乡风文明这一“软实力”与环境整治这一“硬任务”同频共振的成果。   

  地处管涔山腹地的张家崖村,全村326口人,因周边景点较多,主打发展民宿和旅游运输业。   

  村民们一心一意搞开发,有事互帮互助不记嫌。“现在村里的事大家都商量着办,矛盾纠纷基本没了,大家的心齐得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任素青说。   

  今年以来,宁武改造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0个,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持续完善治理体系,规范村级运转,合理划分和打造了“多格合一、多员合一,一格多用、一员多能”的农村“全科网格”204个。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收获的自然是群众的点赞。   

  85岁的高桂梅老人,见证了大石洞村这些年来的巨变,住的搬迁房庭院气派、自来水通到家里,外观犹如一处别墅。幸福的老人见到记者直夸:“党的惠民政策就是好,赶上了发展的好时机,家里有事就有人帮?!?/span>   

  把整治村庄与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庄与造福农民结合起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宁武县给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正让越来越多的村庄生机盎然,迈向更美好的未来。(金建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