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阳泉市城区义井镇河下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现代化的住宅楼间,环境整洁,绿意盎然;活动广场上,老年人悠然锻炼,孩童快乐嬉戏;产业园区内,车辆有序停放,一派繁忙景象……“现在村里环境好,活动多,村民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焙酉麓宕迕窀鹩郎ψ潘怠U庵殖溆男腋8?,是河下村以党建引领发展、用实干改善民生、让文明浸润乡风所结出的甜美果实。近年来,这个城郊村悄然“蝶变”,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谐乐章中,一步步进入全国文明村的行列。
河下村的变化,离不开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党支部。河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葛会林常说:“班子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比绾文廴诵??河下村的答案是将“阳光”作为最好的黏合剂。村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并深化“三敞三到”工作法,敞开言路请村民到会场建言献策,敞开办公请村民到现场观摩见证,敞开竞标请村民到市场考察论证。大小事务特别是财务收支、项目落实,都摆在桌面上让党员群众参与监督决策。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群众心里亮堂了,心气顺了,干事创业的合力自然就凝聚了起来。这套工作法,为村庄后续的一系列改变铺平了道路。
“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迈向文明富裕的第一步?!闭獠唤鍪歉鸹崃值男拍睿呛酉麓宓纳导?。地处城郊,河下村瞄准“服务”二字,做活了强村富民的“大文章”。借助阳泉一中新校区“落户”的机遇,村里成立的物业公司承接了学校的后勤服务,让6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村集体打造的阳泉市荷夏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为学生提供放心、营养的校园餐,每年为村集体创收约400万元,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引擎。此外,一片曾经的荒坡荒沟被打造成为现代化的服务产业园,吸引70余家商户入驻,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200万元的稳定收入。面向陪读家庭需求的“登科楼”、临街的商铺,共同构成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集体家底厚实了,改善民生、涵养文明才有充足的底气。
产业兴旺了,河下村开始精心“雕琢”家园的“颜值”与“气质”。村里下大力气推进新村建设,13栋住宅楼拔地而起,学校、卫生所、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超市、小游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建成“五分钟”生活休闲、智慧便民服务圈。硬件提升后,软件管理紧随而上。“垃圾不落地”、注重绿化美化、推进“六乱”整治、实施“厕所革命”、推广清洁能源……一系列精细化措施,让村庄彻底告别了脏乱。如今,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设施完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村庄的现代化,最终体现在人的精神面貌和乡风民俗上。河下村将润物细无声的乡风文明建设,视为村庄发展的灵魂所在。
一本由村民共同商议制定的《村规民约》,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村里谁家办红白事,主动报备、简办新办已蔚然成风。持续开展的“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让身边的榜样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三八妇女节的文体竞赛、农家书屋内的读书分享……丰富多彩的活动滋养了村民的精神世界。更让村民安心的是,村里建立了福利保障配套乡村治理的有效模式,股金分红、大病住院医疗二次报销等,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营造了守望相助、邻里和睦的温暖氛围。
“如今大伙儿心气顺,矛盾少,都愿意为村子发展出力?!贝迕裾帕⒉幕暗莱隽宋拿飨绶绱吹哪哿?。这种由内而外的“美”,正是河下村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坚定底气。
从强化组织到发展产业,从改善环境到滋养乡风,河下村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文明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村庄的肌理,成为推动这个城郊村持续向前的不竭动力。(郭雁伟)